查看原文
其他

公管青年||罗浩奇:云端之上,遇见“墨脱”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云端之上,遇见“墨脱”



2020作为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

一线扶贫干部一步一脚印

用真情和汗水铺就一条感人的扶贫道路

今天我们邀请了“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

实践队的罗浩奇同学

和我们分享在收集口述故事的过程和感触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罗浩奇同学的脚步

一起走近他们的实践故事~



你怎么想到参与“攻坚2020:

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集活动?






对于我而言,参与口述故事活动的开展,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缘分、很有“冲动”的事情。首先,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第二,我对口述史比较感兴趣,想跟谢老师学习口述史,而那时恰好谢老师想做一线扶贫干部的口述故事,我觉得这是一种缘分吧。我们的活动开展到现在,有学生、老师、第一书记、援藏干部、医生等等加入进来,大家相聚一起,共同努力把口述故事活动做好来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缘分。第三,我有一种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把这件事做好来的冲动。三年的公管学习生涯,老师教给我们的、我们学到的,更多地是如何培育自身的公管精神,利用自己的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帮助创建一个健康社会,所以当了解到有这么一个机会时,我个人是很高兴能够参与进来,并且很希望、也很有干劲想把这件事做好来。



关于“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

征集活动开展的前后过程?






口述故事活动从5月份开始启动,到7月30日截止时收到了百份作品,8月中下旬完成初评,9月中下旬完成终评,10月中下旬进行颁奖,中间历经半年时间,但严格说来,其实我们接触一线扶贫干部的时间可能还要早得多。2018年3月,谢老师带领团队前往贵州展开几个月的大调研,在这个过程中便接触和收集了很多感人的扶贫故事。到2019年12月,谢老师找到我说,她在调研时接触到的扶贫干部的故事挺感人的,她想通过口述故事的形式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知道他们。于是我们开始招募学生,组建团队,并利用寒假时间完成了一些扶贫故事的收集。广州市相关政府和广州大学了解后,觉得此事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便对我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并希望把这件事做大做好来,于是经过几个月的酝酿,便有了本次口述故事征集活动。

我们的“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集活动并不是简单地说去“收集中国扶贫故事”,我们还希望能够“讲好中国扶贫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集活动为主线,依托校园、社会等平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融入了学生实践、校园教学和社会研究等多种元素,尝试去挖掘更多的素材与价值。我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也是一次很好的开始,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够关注到一线扶贫干部的扶贫工作中。


谢治菊教授2020年1月为第一批学生培训


将爱心企业捐赠的校服发放给加热萨想学校的学生 

(左一为喻晓坤)



在访谈扶贫干部中

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扶贫干部有的本是军人却“亮剑”江西贫困地区、有的年轻有为却深耕于西藏边远地区、有的年近花甲却坚持带队去往贵州贫瘠地区只为了圆自己的支教梦...他们的年龄或许不一样、身份不一样、地方不一样,但是所做的都是一样的事情----就是扶贫。每一次访谈,都能给我不一样的感触和激励,有的励志、有的感动...但更让难忘的,是他们的平凡而真实。扶贫干部告诉我,扶贫工作并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和惊心动魄,其实更多的是坚持,坚持把自己的岗位工作做好来。孤身一人,远离家人,数年如一日,呆在一个交通不便、语言不畅的地方,顶着压力工作,经常熬夜,每天面对着各种琐碎的、难做的问题...这便是他们的工作、这便是他们的生活,真实而平凡,数年如一日。但我觉得这也是他们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无怨无悔,在自己脚下的百里土地上默默耕耘,坚守这份工作。


访谈援藏干部喻晓坤(右一)


入户贫困户巫资西家核查“两不愁三保障”情况

(右一为陈红军)



在本次活动中,您的收获有什么?






于我而言,这也是一次自我洗礼、自我成长的过程。一、从精神层面看,它加深了我对家国情怀、服务社会的公共精神的理解。一个援藏干部师兄在访谈时对我说过,到了边疆你才对国土这个概念有更深的理解,我想,在今后的日子,他的三年援藏故事会一直激励着我。二、从思维层面看,不仅在论文写作中,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善于以小见大。通过对扶贫干部一个个个体命运的关注,我对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脱贫事业和从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扶贫精神有了更直观的感觉,其实我们要学会跳出自己的藩篱,把自己融入更大的社会、更广的国家中。三、从能力层面看,它锻炼了我的专业能力。比如,我们如何通过实践去挖掘每个扶贫干部背后的感人故事,又如何把搜集来的资料变成一个个精彩的作品?四、从知识层面看,它极大加深了我对扶贫工作的认识。比如扶志与扶智的区别,输血不如造血的内在逻辑、什么是组团式帮扶等等。



平凡且真实

是每一位扶贫干部认真实干的代名词

热爱和敬畏

是每一位扶贫干部直面迎接艰苦的动力

让我们一起走过秋冬春夏

看遍烂漫山花

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仍在路上



来源|广大公管青年

编辑|肖文正

公管青年||任婉婷:寻找一线扶贫干部背后的故事

公管青年||梁琴:聆听毕节扶贫协作中的广州故事

公管青年||朱小练:讲述求职故事的两名“90后”

公管青年||张青:抗疫者说

公管青年||江焱:疫情有感

公管青年||邵杰:等“春”来,人间万物鲜

公管青年||马熠:一路有你,共待花开

公管青年||张颖:樱花烂漫时,愿春暖疫尽

公管青年||谭世杰:同心战“疫”,破晓拾希

公管青年||徐婉荧:明日当歌,期待再相逢

公管青年||孙嘉源:守望相助,情暖荆楚

公管青年||姜函希:坚定信心,拥抱生活

公管青年||佚名:激荡湖面下的平静思考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公达家书||第16封: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公达家书||第17封: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

公达家书||第18封:自然之回望

公达家书||第19封:最近的距离,彼此的牵挂

公达家书||第20封:重建我们生活的新秩序

公达家书||第21封:在怀念和寻找中行走

谷琶特辑||“服务国家,十分专业”:广州大学行政管理
谷琶特辑||“服务社会,十分专业”:广州大学社会学
谷琶特辑||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招生宣传片谷琶公告||大学城校区跨园区通行及施工围蔽通行指引
谷琶特辑||行政管理:厚德博学,笃行理政
谷琶特辑||社会学:格物致知,达世济民谷琶公告||广州大学2020级新生入学指南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交通车路线及其时间路段安排
谷琶资讯||“开始不想去,最后不想走”的桂花岗
谷琶资讯||致2020新生:广东省学生资助政策一览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